藍白之美,就在藍印花布博物館
無錫,自明朝起就有“布碼頭”之稱,明末清初外銷藍印花布達上百萬匹。
無錫市第一家民間藍印花布博物館,坐落于華銳實驗學校校園內,是惠山區獨具特色的“統戰教育基地”。
無錫市民間藍印花布博物館
博物館位于華銳實驗學校內
2004年注冊成立,由中國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傳承人陸瑞興先生創辦。
創辦人陸瑞興先生在博物館內接受記者采訪
作為無錫市第一家民辦非遺民間手工印染專題博物館,現有清晚時期至解放初期民間藍印花布印染織物、紡織工具3千余件。
博物館內
2007年,由藍印花布博物館申報的“藍印花布織染技藝”,被列入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2008年,藍印花布博物館又被列入江蘇省公布的首批免費開放公共博物館、紀念館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單,是省級首批免費開放174家公共博物館中唯一的民辦博物館。
2017年,經無錫市文化局、民政局批準,無錫市民間藍印花布博物館正式落戶無錫市惠山區華銳實驗學校,成為民辦教育機構與民辦博物館合作辦館的創新試點。
博物館進校園
把博物館搬進學校,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教育相結合,是華銳實驗學校的一次嘗試。
華銳實驗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場館教育,讓學生參與藍印花布博物館管理,擔任館長、副館長、講解員,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態和表達能力。
為擔任博物館館長、副館長、講解員的學生頒發聘書
華銳學生擔任講解員,為到訪客人講解博物館藏品
讓學生有機會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、工藝美術大師面對面交流,拓寬學生的人文視野,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。
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習日常,大力培養學生勤奮、開拓、創新精神和傳統德孝文化,帶領同學們積極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。
讓每一個華銳學生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,具有愛國心和民族自豪感。
2018年3月8日,時任無錫市委常委、統戰部部長陳德榮,視察華銳同心教育實踐基地,并對華銳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遺特色教育給予肯定,對惠山民進與華銳共建的“同心教育實踐基地”特色內容表示贊許。
同心教育實踐基地揭牌儀式
現任無錫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、原無錫市委常委、統戰部部長陳德榮視察華銳同心教育實踐基地
華銳學生向領導介紹美術作品
藍印花布手工作品
江南水鄉的民間藍印花布曾廣泛流傳于環太湖流域,是民間古老手工植物印染織物,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,在諸多的民間藝術中堪稱獨樹一幟。
藍印花布上的吉祥紋樣藍白相間,變化萬千,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,是歷經千載傳承延續至今的深厚文化基因魅力所在。
民間藍印花布生產主要有土靛制作、油紙雕版、防染糊配制、拷花、浸染、顯花、漂洗這樣幾道工序。
2017年11月17日,太湖學院學生志愿者們和華銳實驗學校三至五年級的孩子們,一起完成洗布、扎布、染布等工序,制作出獨一無二的藍印花布印染作品。
手工扎染實踐
藍白之美
華銳師生圍繞藍印花布發展歷史自編自導的《藍白之美》節目,參加2018無錫?錢橋舜文化節開幕式,獲得了無錫市文化和教育界人士的廣泛好評。
表演將中華民族發現植物染料,并學會制作藍印花布的過程通過舞蹈的形式展現出來,師生們身穿藍印花布制作的漢服成衣進行展示,復原了美麗的藍印花布在中國傳統服飾中的應用場景。
2017年,新西蘭前教育部長卡特先生(Christopher Carter)訪問華銳實驗學校,參觀了藍印花布博物館,對中國的傳統文化表達喜愛之情。
2018年,華銳師生訪問加拿大友好學校,在加拿大葉氏學校展示學生的藍印花布作品,讓外國師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。